春潮涌动,使命催征。2025年3月23日,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江新能”)45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党员代表,踏上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以“学党史汲取红色力量,勇担当奉献清洁能源”为主题的红色学习活动。76年前的同一天,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前往古都北平前曾言:“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而今,万江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以绿色能源转型为“新考卷”,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不忘初心:红色精神与绿色使命的共鸣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片热土孕育了“两个务必”精神——“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万江新能深耕地热领域17载的创业历程与其不谋而合。作为国内地热能综合开发领军企业,万江新能从河南郑州起步,依托地热能院士研究院等五大平台、六大集成系统及“地热+”多能耦合模式所形成的“技术多元、经验丰富、规模领先、布局全国”的战略格局恰如西柏坡时期的“全局谋划”。
此次学习活动中,团队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透过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重温党在艰苦岁月中“进京赶考”的奋斗历程。“当年,党中央用‘小米加步枪’打赢了三大战役;今天,我们扎根中原、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放眼世界,要用‘科技加实干’打赢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硬仗!”陈泽民董事长在参观后感慨道。
对标实践:以技术创新诠释“红色地热”
活动前夕,团队专程考察雄安新区地热能示范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将地热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无烟城”,雄安新区通过规模化开发地热能,为万江新能提供了重要借鉴。在雄安规划展览馆,团队系统学习“地热优先、多能互补”的能源战略;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园创新中心的零碳供能模式,更让团队感受到技术落地的紧迫性。
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技术突破,万江新能早有实践。在沈阳华晨宝马工厂,28口地热井实现100%零碳供暖,年减碳1.8万吨,打造全球汽车行业首个采用中深层地热能技术的工厂级供能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地热领域的合作成果;在北京新机场高速服务区的北京市首个应用300米深度岩土储能循环利用系统的示范项目,2个月建成投运,可节约全年运营成本超三分之一,以“万江速度”树立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新标杆;中原农谷地热能集中供暖项目作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首个地热能替代天然气的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省78%的运营费用,替代约7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耗,为全国天然气替代项目提供了范例……这些项目背后,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技术攻坚,是“万江没有不可能”的团队信念。
牢记使命:以“赶考”姿态答好绿色答卷
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全体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这誓言,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当前,万江新能已与三峡资本、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等众多国央企、科研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加入国际地热协会(IGA)的中国地热企业代表,推动中国技术走向世界。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开局之年,万江新能将继续以“红色地热”之力,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室内温暖如春,窗外蓝天白云”——这是万江新能的企业愿景,亦是其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解。西柏坡精神告诉我们,胜利永远属于不懈奋斗的人。从革命圣地到能源热土,万江新能正以红色基因铸魂,以绿色科技赋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贡献中国地热力量。